2017年11月,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健康工程所秦岭教授团队的赖毓霄、王新峦等人采用先进的低温3D打印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显著促成骨效果的骨修复材料,实现了难治愈性骨缺损的骨修复治疗。该成果日前发表在《生物材料》上。
据介绍,通过骨修复材料对骨隧道进行填充并促进骨隧道的骨再生,并随着材料本身的降解影响周围的成骨成血管环境,是早期治愈激素性骨坏死、避免后期关节置换的较理想手段。目前,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物存在供体不足、免疫排斥且不能改善移植物周围的骨修复等缺点。
过去的研究证实,淫羊藿具有预防骨质疏松及激素性骨坏死的功能。淫羊藿苷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而抑制其成脂功能进而预防激素性骨坏死的功效。
团队采用低温3D打印技术,开发了用于修复骨缺损或骨折的多孔支架材料,将具有促成骨活性的天然植物活性小分子淫羊藿苷均匀复合入多孔支架中,通过3D打印赋予此支架最理想的促成骨仿生结构(孔径300-500微米),孔隙之间具有很高的连通率。研究人员利用淫羊藿苷的骨形成促进作用和生物材料的骨传导特性,提高了激素性骨坏死早期髓内减压效果。同时,该多孔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能力,复合的植物活性小分子可以在植入部位稳定释放活性成分,原位促进植入部位的新骨再生,具有成骨移植物修复大段骨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科学报》 (2017-11-29 第4版 综合)
来源:科学网
资料下载,请加入 3D产业链QQ群:529965687
更多信息或查找往期文章,请登陆www.51shape.com,在首页搜索关键词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