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商飞公司研发组装的大型客机C919于2017年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这成为了中国航空业历史性的一刻,也让每位炎黄子孙激动与振奋。C919是国内第一台自行研发及制造的商用飞机,此次研发和制造过程中,运用了3D打印技术以及特殊金属材料来制造客机的零部件。C919由中国商飞公司设计及研发,飞机主体及各个部件分别由国内几家供应商制造,其中机头及机翼来自成都及西安;前后机身来自南昌并在上海浦东总装基地完成组装。
《中国制造2025》计划公布以来,多次提及到航空航天及3D打印技术。除此之外,特种材料研发也成为重点发展的项目。中国商飞公司及相关的组件供应商为达到减重及提高安全性等目的,在C919的结构设计及制造过程当中便多次使用了3D打印技术和特种金属(如钛合金)。C919装载了28件3D打印的钛金属舱门件,两件风扇进气入口构件。钛合金3D打印件成功应用于C919舱门复杂件,力学性能明显高于原有铸件。
3D打印技术有效缩短了零件交付周期,快速响应数模优化更改。商飞还建立了钛合金3D打印专用原材料及产品规范,有效保证了产品性能要求。目前C919的部件国产化率为百分之六十,核心零部件来自于欧美国家:发动机来自美法合资的CFM,起落架来自德国的利渤海尔航空技术公司,其他部件来自FACC和霍尼韦尔等。下一步的目标是在2025年国产化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并且使用中国制造的商用飞机发动机。中国航空业的持续发展将有助于3D打印机以及金属粉末材料市场的增长。
C919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部分,这是一个全国性的举措,中国的目标是彻底改变传统的制造业经济。随着商务客机的首航成功,中国现在已经发出了对待《中国制造2025》的严肃认真态度。
正如C919所看到的那样,中国政府已经正式认可3D打印作为中国制造业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空部门的积极发展预计将带来对3D打印技术和金属粉末的需求增加,从而使这些相互关联的制造服务业也得到了提升。
根据莫敏仪,“把部分生产工序外发给供应商,可以减少公司在硬件设备的前期投资,并且能够让他们可以专注于产品的设计及研发,各个供应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强项提供相应的服务。这样的合作有利于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其商业模式也为设备厂商提供了一个市场入口。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全球3D打印机半年度跟踪报告,中国在2016年金属3D打印机的出货量是181台,预计到2019年,数量会增长4倍,超过700台。”
莫敏仪认为:“中国航空业应用3D打印技术的成功案例将会成为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模范,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品牌效应将推动创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更多企业有望在制造过程中使用3D打印技术。中国政府在《中国制造2025》总体规划中认为,3D打印对整体制造业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力,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特别是高端制造业领域,例如高铁、汽车等,朝智能制造的方向发展。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对于3D打印技术的要求及材料多样性也会大大增加。3D打印机厂商以及打印服务供应商可以通过更全面掌握行业细分市场的发展趋势,清晰地了解市场定位和切入点,来获得正在高速增长中的3D打印市场的更多回报。 ”
那么,3D打印在航空领域的结构件、发动机零件方面具体有哪些应用?发展趋势是什么?
查找往期文章,请登陆www.51shape.com,在首页搜索关键词
网站投稿请发送至editor@51shape.com
欢迎转载,如需加入白名单请将微信公众号回复至 微信公众号